
進入2017年以來,業內人士都能感覺到,行業生態正在巨變中重構。從市場發展角度來看,房屋施工業務量不斷萎縮,“一帶一路”戰略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出現井噴,建筑業企業業務重心出現了轉移。
從行業改革角度來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對建筑業“地位”作了定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為建筑業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作了指引,建筑業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
在這種形勢下,建筑企業的切身感受是:市場在懲罰不愿意改變的“人”的同時,也在為業內領先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以是否有能力采用PPP模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競爭為標志,建筑業的新一輪洗牌已經開始。江蘇中南建筑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建筑”)憑借自身過硬的實力,提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其發展經驗,值得同行借鑒。
?
把握形勢 提前布局
作為“建筑之鄉”——江蘇省南通市的領軍民營建筑企業之一,中南建筑在國家和行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之際,便深深地意識到,傳統建筑市場已處于“曝骨履腸”階段,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從傳統的單一施工業務中逐步解脫出來,轉向工程總承包業務和“高、大、精、尖”業務、PPP及投融資業務上來,讓其成為企業新的增長極。為此,公司提前謀劃,制定了“立足大市場、對接大業主、承接大業務”的戰略規劃。近年來,中南建筑先后與各地政府及知名房產開發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為業務成功轉型奠定了基礎。
經過幾年的籌備與摸索,中南建筑將2016年定為“戰略轉型年”,開始全力向PPP模式轉型。2016年下半年,公司相繼中標海南省三亞市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山東省濟寧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任城區老年護養院PPP項目、浙江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青西三路和河景路地下綜合管廊工程PPP項目以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體育中心·霍山中學建設PPP項目,戰略轉型初戰告捷。2017年上半年,公司又相繼中標浙江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遷建工程PPP項目、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環城水系生態治理及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棚戶區改造安置工程PPP項目、江蘇省徐州雙樓物流園區搬遷安置一期PPP項目、山東郯城醫藥產業園項目和江蘇省興化市興化中醫院PPP項目等。
?
全面發力 細心部署
PPP模式逐漸被我國熟知,是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以后。但在過去的幾年中,多數企業尤其是民營建筑企業對PPP模式采取的都是觀望態度。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455個財政部落地示范項目的簽約社會資本信息已入庫。其中,簽約社會資本共716家,民營企業(含民營獨資和民營控股)262家,占比僅36.6%。這說明,在PPP發展大潮中,多數民營企業要么不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要么已經眼睜睜錯失先發優勢。
而中南建筑人從一開始就堅信,做實、做大、做強PPP業務,是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必經之路。PPP項目的不斷獲取,不僅能為中南建筑的轉型升級注入“強心針”,也會給企業在建筑行業內的定位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16年戰略發布會和2017年出征動員大會上,中南建筑進一步明確,未來,企業將強化自身新能力建設,加大轉型升級的步伐,構建“四力四轉”的八大戰略舉措,明確目標細分市場、發揮七大聯動優勢整合資源,為PPP業務的承接做好了各項準備。
?
鍛造能力 思行合一
PPP項目的承接,是對一家企業融資、運營、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考驗。仔細研究可以發現,為促進轉型成功,中南建筑很早便提出,在商業模式上,要從普通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再向“融資、投資、建造、運營”四位一體商業模式轉型,力爭成為產城融合、產融結合、產營結合的引領者。國內PPP專家普遍認為,從本質上說,PPP模式就是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擴大版”。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南建筑在商業模式上的轉型,實質上就是在為承接PPP項目作鋪墊。與此同時,中南建筑以中南集團資源平臺為依托,拓寬融資渠道,健全風險應對機制、資金退出機制,加快完善融投資項目的決策體系建設,為后續PPP項目的快速承接開辟了道路。
正如專家所言,參與PPP項目,確實具有一定的門檻。但對于一些企業而言,固守傳統發展路徑、不愿改革,甚至沒有在行業總體發展形勢明朗時做出絲毫改變,才是在PPP發展大潮中被淘汰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