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河北省裝配式建筑“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省將形成能夠服務于京津冀地區的裝配式建筑生產和服務體系,裝配式建造方式成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十三五”期間把鋼結構建筑作為建造方式創新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
到2025年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
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其中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不低于10%。培育2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市(縣)、30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80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
展望到2025年,裝配式建造方式成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建筑品質全面提升,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成效明顯,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體系完備,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裝配式建造全產業鏈骨干企業。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
?
構建京津冀裝配式建筑協同發展格局
規劃提出構建京津冀裝配式建筑協同發展格局。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發揮我省裝配式建筑示范市(縣)的引領作用,建立以科技創新、智慧發展、要素集聚、產業聯動為特點的全省裝配式建筑立體發展格局。全省范圍內規劃張家口、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滄州市和環京津縣(市、區)率先發展,其他市、縣加快發展。
加強裝配式建筑的研究、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裝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發揮建設行業領軍企業的優勢作用,通過有效融合行業資源,打通設計、生產、施工、裝修一體化產業鏈,嫁接金融資源,推動PPP模式應用,拓寬發展途徑,推進京津冀裝配式建筑協同發展。
?
明晰各地發展布局
根據規劃,綜合性生產基地布局石家莊。依托石家莊產業基礎較好、市場前景廣闊、綜合優勢明顯、配套政策完善等優勢,以建筑產業科技創新為基本定位,重點對接北京和天津科技資源,搭建設計研發和智慧管理平臺,兼顧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和混合結構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研發,輻射帶動全省。
區域性生產基地布局唐山和邯鄲。重點發展鋼結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配套部品部件,積極發展農村裝配式低層住宅,服務我省南部地區,輻射相鄰地區。
自給性生產基地布局張家口、秦皇島、滄州、衡水、邢臺、定州、辛集。規劃定位為以預制混凝土構件和鋼構件為主要產品的生產基地,輻射范圍為半徑在150公里之內的本市及周邊地區,作為綜合性和區域性生產基地的有效補充。
環京津裝配式建筑綜合服務環基地,布局承德、廊坊、保定。充分利用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地,通過科學規劃引導產業發展、通過園區承載實現產業集聚,逐步充實服務京津裝配式建筑的綜合服務環,積極承接北京裝配式建筑產業轉移。
?
促進裝配式建筑綠色發展
規劃明確,推動裝配式建筑與建筑節能有機結合。加強自保溫、阻燃、長壽命、可循環、環保的新型建材與建筑部品結合研發,鼓勵裝飾與保溫隔熱材料一體化應用,加強新型城鎮供熱方式與裝配式建筑的結合研發,研發相關設計軟件,在技術和材料上實現對建筑節能的保障。
推進裝配式建筑與綠色建材、綠色建筑有機結合。積極推進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到2020年,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達到50%以上。裝配式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建設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綜合示范工程。推動太陽能光熱光伏、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與裝配式建筑一體化應用。
?
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優先采用裝配式建筑
規劃提出,強化政府投資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要求各地率先在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中采用裝配式建筑,并逐年提高應用比例。從2017年開始,政府投資的醫院、敬老院、學校、幼兒園和場館等公共建筑原則上采用裝配式建筑。各地要明確裝配式建筑在城鎮重要功能區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等項目中的應用比例,其中由政府投資或者享受政策支持的項目要優先采用裝配式建筑。
同時,引導社會投資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本著“因地制宜、階段發展、適度集中和逐步強化”的原則,明確社會投資項目中采用裝配式建筑比例,鼓勵社會投資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積極推進建筑圍墻、道路硬化、臨時建筑、管道管廊等建設配套設施采用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